本文转自:乐山日报云天华成
本报讯(王瀚 刘羽佳 记者 徐珍)9 月23 日,随着第二批16 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在沐川县顺利实现野化放飞,朱鹮保护工作实现了从人工种群繁育向重建野外种群的重大跨越,标志着该物种在川南地区的野外种群重建工作迈出重要一步。
本次放飞采用大笼网直接放飞方式,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云天华成,使朱鹮能够自主选择时机融入自然生境。放飞的个体均佩戴了北斗卫星追踪器,四川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将依托定位系统进行实时监测,科学掌握其活动范围与生存状况。
据了解,沐川县生态资源优越,拥有林竹162 万亩、大小溪流419 条,森林覆盖率达78.83%,空气质量持续位居全市前列,为朱鹮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。今年5 月,首批12 只朱鹮已在当地成功野化放飞,展现出良好的野外生存能力。第二批朱鹮放飞后,繁育中心将根据监测数据,适时调控野外种群性别比例,推动形成健康、可持续的繁殖群体。
四川沐川朱鹮繁育中心主任刘川介绍,为保障朱鹮顺利适应野外生活,中心采取了多项措施,包括广泛开展群众宣传、加装北斗追踪器实时定位,以及在必要时增设投食点,辅助其过渡到自然采食。下一步,中心将根据监测情况,常态化推进朱鹮科学放飞工作。
朱鹮作为低海拔湿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,其野外种群重建不仅有利于物种保护,还将发挥显著的“伞护效应”,带动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多种动植物协同保护云天华成,进一步推动沐川县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。
益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